中医被攻击最多的就是不科学,但如果真的有点科学精神,你会发现,中医可能比西医更科学。
今儿我就科学地论证一下中医的科学性。
首先,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基于事实与观点构建的知识体系。
一个是事实,事实就摆在那里,可以验证,可以证伪。
一个是观点,观点也是可以验证和证伪的,并且推理过程,要严谨。
中医三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逐个谈谈。
神农本草经,中医的药学,描述的都是事实,是可以很方便地验证的,也是很容易证伪的。
如: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这很容易验证,切块姜尝尝就知道了,味道辛辣,服之肚子暖暖的。后面的描述,有些是容易验证的,如温中,出汗,有些是不易验证的,如逐风湿痹。风湿痹,似乎是个很神奇的名字,它仍是一个事实,一个对某种症状的抽象定义,至于是啥,我也不知道,入门尚浅。这个概念在天回医简里有看到,黄帝内经里有论述,读来半懂不懂。至于通神明,当你吃嘛嘛香,身健体康,大脑算力爆棚,看啥懂啥,或许那就是通神明的感觉。这个验证比较耗时间,要久服。
本经里的药物,绝大部分是可以相信的。古代医是官办的,有严格的考核标准,病,治好了,站着,治不好,趴着,是很容易考核和验证的,他们总结的内容,是值得信任的。
人们常诟病中药没有经过临床实验,但,本经的每一条记录,都是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来支撑的。而且,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可以久服,下品多毒,不可久服。一个药的功效及毒副作用都写了,是相当科学的。
当然,古人也不是万能的。先辈们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文字,并不代表着全是对的。我们仍需要去分辨,去验证,去实践。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经验集,也是讲述事实,可以验证,可以证伪。
如: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如果是这个症状,用这个方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至于为啥,仲景先师不谈,方子为啥这样组,先师也不谈。不谈就不谈吧,估计他也不知道为啥。
人类 1665 年才第一次看到细胞,1675 年才第一次发现细菌,1901 年才第一次发现激素,仲景先师是不可能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去解释的。
不解释,不知道原理,不代表不能解决问题。就像软件开发的黑箱测试,即便不知道具体的代码,仍可以通过测试得到软件的功能,知道了功能,就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了。
中医的很多东西就是对人体的黑箱测试,在肉体凡胎能观测的范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黄帝内经,试图去解释这一切。
在现代生物学诞生之前,所有的医学解释,都是盲人摸象。我们的祖先,也不例外。但,疾病是存在的,人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定义了大量的概念,去描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经验。内经用大量的比喻和类比去解释一些规律,后人又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总结新的经验。
比喻这种东西,只是对当下事物某一特征的形象描述,不能作为严谨的逻辑去推演。如五色养五脏,在某些时候是对的,推演出去,颜料就成了治病的良药,这是不靠谱的。
至于哪些是经验事实,哪些是比喻,哪些比喻背后是哪些事实,就需要自己简练揣摩,慎思明辨,去伪存真了。
中医经典汇集了前人的经验,经验本身是一种事实,事实是科学的基础。
读到这里,你还认为中医不科学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网哪个.正规配资官网.十大股票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