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日前,媒体披露的两起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一名90后博士,在某省直单位工作,主要从事文件收发等工作,入职仅1个月,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被抓;在某军工单位从事装配工作的一名95后,结识“女网友”向境外间谍人员提供国家秘密信息。这两起案件中的泄密人员,都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
近年来关于国家安全的案例中,一些涉案人员年轻化、高学历化。人们不禁要问,学历这么高,工作这么好,为什么要自毁前程?保密意识不强,宗旨意识薄弱,安全观念缺失,是根本原因。
高学历不等于高品质,不代表拥有”免检”的保密观。高学历说明其在某一方面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但入职党政机关和涉密企业事业单位,除了知识水平之外,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更是必须肩负的责任。如果内心没有绷紧这样一根弦,就会在保密问题上踩红线、失底线,最终滑向深渊。上述案件中,入职仅1个月就犯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罪行,充分说明,不管学历高低,不管岗位大小,保密教育、保密规范都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严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何况公职人员、涉密单位人员。回看那些泄露国家秘密的案件,有的是经不住诱惑被人精准围猎,有的是私欲作祟主动向间谍投怀送抱,这些丧失立场、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归根结底是缺少一颗坚定的爱国心。一些单位在重视业务要求的同时,对保密要求丝毫不能放松,要从技术层面到心理层面筑牢防线,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增强他们拒腐防变的定力。
筑牢保密防线,人是关键因素,制度也是重要保障。为什么入职一个月的新人就能轻而易举地接触机密文件?这个问题值得深究。一些单位的保密制度形同虚设,涉密文件的存放、调阅、处理没有严格的流程把关,甚至连专门的保密柜都不一定配齐,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往往是签一份保密协议就完事。曾经有报道,一家涉密军事单位竟然将保密文件卖给废品站,幸亏一位军迷大爷发现,及时举报,才避免相关涉密资料进一步扩散传播。涉密单位需要从自身管理上夯实保密链条,让心怀不轨者无从下手。
盯住高学历人才,并不是说其他涉密人员就可以放松警惕。每个人守好自己的关口,每个单位筑牢保密的防线,才能让国家安全的基石越来越牢固。
配资网哪个.正规配资官网.十大股票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