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荆文娜报道近日,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从国务院批复的地方试点改革方案中看到,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是试点方案的七大内容之一。在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长株潭、成渝、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方案中都明确提出要开展或是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从试点方案来看,本轮要素市场化改革在人力资源领域的重点非常清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人员流动的制度障碍,将公共资源和服务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挂钩,通过提升和互认居住证功能,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在都市圈、城市群等区域优先实现更高程度的人口流动自由。
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之一,是让新落户居民享受与原有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也是户籍制度改革最大的难点。
在本次试点方案中,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多地提出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为重点的户籍改革方向。相关措施包括:扩大居住证持有人享有权益和便利范围(苏南),推动公共服务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杭甬温);实现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合肥都市圈);提升居住证持有人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务实际享有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福厦泉);探索推进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并轨,健全以身份证为标识、与就业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郑州),建立健全与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住房供应、教师医生编制等保障机制(粤港澳大湾区)等。
据了解,最早提出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是在2019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此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部门文件多次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内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近年来,江苏、浙江等省份已经开始了对这项改革的地方探索。
配资网哪个.正规配资官网.十大股票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