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这座古称安定的西陲重镇,自古便是渭北咽喉、丝路锁钥。三山环抱间,五津蜿蜒流淌,三城四堡的古朴轮廓里,沉淀着大华川古道上胡商往来的驼铃余韵,秦代城墙的残垣断壁中,镌刻着戍边将士的忠勇传奇。
翻开通渭公路养护的历史长卷,马营养护站如一颗坚韧的种子,从历史深处萌发,在时代浪潮中生长,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生动注脚。它的前身是华双公路第1道班,随着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发展,历经马营道班、马营养管站的演变,2021年正式命名马营养护站。从发展历程来看,这一次次的更名不仅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一部浓缩的公路交通发展史——从建国初期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后的规范发展,再到新时代的专业化转型,每一次更名都印刻着时代进步的烙印,诉说着公路人接续奋斗的故事。
展开剩余84%从道班到养护站:
时代印记的镌刻
1949年定西地区解放后,定西军管会先期接管原属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七区公路工程局(简称第七区局)的华家岭工务段,1950年3月27日,华家岭工务段更名为西北交通部兰州公务总段华家岭工务分段,马营道班(华双公路第1道班)在时代召唤中诞生,肩负起华双公路的日常养护任务;1957年马陇公路通车,又毅然扛起新的使命。1988年,随着公路编号规范化,将华双公路一部分编入县道081线华家岭至通渭公路,设立马营和坡儿川2个道班,马营道班和其他11个道班一起承担起通渭境内214.86公里的公路养护管理任务。
那时的马营道班房,只是几间简易土木房屋,大通铺承载着养路工的食宿,条件简陋却挡不住他们的热忱。烈日下挥锨抡镐修补坑槽,寒风中破冰除雪保障畅通,翻浆、水毁、泥石流……每一次险情都是冲锋号。他们用双手丈量着公路的长度,用双脚踏遍桥涵边沟,在“手推肩挑”的岁月里,写就了“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初心答卷,描绘出“建设甘肃”“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时代答卷。
改革春风里成长:
公路养护的初心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公路养护也迎来专业化、机械化的转型。2001年,通渭公路段整合13个道班为4个养护管理站,马营道班自此迈入集约化发展新阶段。2005年,马营镇油坊村的新养管站公寓楼拔地而起,四层楼房里,明亮的宿舍、配套的淋浴间、洗衣机、互联网一应俱全,职工实现“拎包入住”;办公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齐备,彻底告别了“风餐露宿”的旧时光。
环境的改善,是为了更好地坚守。从砂土路面到沥青混凝土公路,从洋镐铁锨到装载机、摊铺机,从扫把到路面清扫车,从人工炒拌台到全自动拌合楼,从徒步巡查到监控实时监测,马营养护站的“硬件”与“软件”同步升级,却始终不变那份“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执着和初心。
时代浪潮中奋进:
荣誉背后的坚守
七十余载风雨兼程,马营养护站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从粗识字的老一辈养路工,到大学生源源不断加入的专业化队伍;从应对简易路况,到“四位一体”集约化养护模式;从默默奉献、艰苦创业,到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全国公路养护模范道班”等荣誉,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养护生产先进集体”……
如今,它肩负着省道208线、省道225线30余公里国省干线的养护重任,以“匠心筑路、实干笃行”的作风,全力打造“畅、洁、舒、安、美”的公路通行环境,让每一寸公路都成为连接城乡、助力发展的“幸福线”。
从昔日的小道班到今日的现代化养护站,马营养护站的每一次蜕变,都凝聚着公路人的汗水与智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它将继续传承“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基因,以“综合工区+专业化队伍+先进设备+科技信息”的全新姿态,全力将管养路段打造为“匠心品牌公路、智慧平安公路、绿色生态公路、品质服务公路、文化示范公路”,为地方经济发展铺就坦途,为百姓出行保驾护航。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公路延伸,使命必达。马营养护站的每一次蜕变,都凝聚着无数公路人的心血与汗水,也是公路变化历程的缩写。站在新的起点上,马营养护站将继续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便捷出行保驾护航,续写属于定西公路养护人的壮丽篇章。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网哪个.正规配资官网.十大股票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